宋时归第三卷 补天裂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宴鸿门(三十四)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宋时归 >>宋时归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三卷 补天裂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宴鸿门(三十四)

第三卷 补天裂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宴鸿门(三十四)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16日  作者:天使奥斯卡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穿越 | 争霸 | 天使奥斯卡 | 宋时归 

岢岚水北,已经草草建立起了一道防线。离岸数百步,也是建起了几道纵横交错的土垒。不断渡过河来的宋军士卒,就依托土垒而守,死死坚守住这个桥头堡。

一日夜间,渡过岢岚水的宋军就有二三千人之多,以步军为主。尽量的扩大着自家在北岸的控制范围。

而沿河而来的女真军马,也陆续赶到。想法子渡过岢岚水的女真军,也有数百人马之多。他们呼哨往来,也在竭力骚扰着宋军这个北岸的桥头堡。不时发起冲击,在靠近宋军弓弩射程范围之际,又猛然打马回旋。吸引宋军尽可能的发矢放箭。

鄜延军马,本来就是西军野战军团之一。只不过近些年有些荒废了。这些能突围出来的,自然更是鄜延军中最为精锐敢战的部分。再经历突出蔚水河谷战事,与斡鲁战事,争夺飞鸢堡战事,强渡岢岚水战事。走一路打一路,就算不是经验丰富的老行伍,在这段时间内也生生的磨练了出来!

在一开始的时候,宋军步卒以血肉,以坚甲,以长兵,以箭雨,硬抗女真铁骑不断发起的小规模冲击。然后拼命赶建土垒,步步前行。最后当土垒渐次成型之后。射士据守其后,女真铁骑就再难轻易冲突得动。到后来女真骑军以这样的不断佯攻意图消耗宋军箭簇驽-≈矢之际。宋军士卒稳稳蹲跪于土垒之后,不管女真骑士如何呐喊呼喝,如何摆出雷霆一击的架势,不入射程。绝不轻发。

女真铁骑不住的滚雷涌动一般的扑上。又不断盘旋而退。却未曾引来一矢相加。这样周旋一阵。女真军马也马力耗竭,只能远远监视,等待更多人马的到来。望着岢岚水北岸随时随地都在增加的宋军人马,女真上下也只能相顾摇头而已。

这些南军真是不好对付!

真是变了个模样!

而在岢岚水南,宋军人马,源源不绝的自南而来。

南岸渡口,一片喧嚣模样。一路转战突围到了此间,宋军上下已然疲累憔悴得不成模样。不少人靴子都已然完全磨破。只能用破布条缠裹,布条之上,都是点点血痕。负甲持兵而进,走在路上歪歪倒到,似乎随时都能倒下。

但是当看到眼前岢岚水时,每一支宋军到来,都会发出一阵席卷河面的欢呼!

渡口之处,坐镇指挥渡河的宋军军将,就会立即调集木筏,装运这不断到来的人马。然后次第渡河。岢岚水上。一张张木筏往来穿梭,将这些百战余生的汉家男儿。不断的运过河去。

渡河宋军不断加入桥头堡中,这处北岸阵地稳固程度就增加一分。只要得用兵力增多,就有宋军在弓弩掩护之下出阵,在向外围扩展土垒。而当面女真鞑子也就被迫得再向后退开一些。

这些渡到北岸的女真军马都是翘首以待南岸,也只盼着南岸能多增援一些人马。

可南岸女真军马虽然也是源源不绝而来,但增援到北岸的速度却比宋军慢上许多。

这原因也没甚复杂的,宋军纯以步军渡河,而女真兼程赶来封锁河岸的,多是骑军。过河就需要人马俱渡,实在比宋军要麻烦上许多。

且宋人心灵手巧,鄜延子弟又多有黄河岸边长大的。编扎木筏,准备渡具,比女真军不知道快上多少。这个时候已经有七八十张坚固木筏穿梭运兵渡河。宋军占据了河道方向,一派繁忙景象,当多少木筏齐头并进之时,宛然就是龙舟竞渡景象!

而女真军占据了一个河水稍缓处的渡口,摆弄了这么久时间,才弄出十余张木筏。一张木筏一次只能渡数人数马,这速度哪里快得起来?

虽然集结在岢岚水南岸的女真军也已然赶到了两三千之多,但是组织却越发的混乱。不知道多少女真军将士卒看到宋军这般渡河而进的气势,这般井井有条的组织。忍不住都冒出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这支南军,只怕真的要给他们脱出生天了!

飞鸢堡前,又是一副血火交织的景象。

从西面从南面两边迫来的女真大军,如潮如浪。组织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势,拍击在宋军已经不断削弱的防线上。

从西面而来的女真军,攻势组织得仍然有些凌乱。而昨日亲自披坚执锐上阵冲杀的蒲察乌烈也不见了踪影。位于西面的女真军攻势就显得疲弱了许多。

接连两日夜的攻扑,西面土垒内外,壕沟之中,甚至军寨之前。西面女真军连辅军丢下的死伤数字实在是让人有些吃不住了。既然娄室大军赶来,就让娄室出力战一场也罢!

而从南面赶来的娄室大军,却是迥然不同的气象。

各个谋克轮番上阵,攻得凶打得狠,节奏也把控极好。扫除鹿砦等障碍,在壕沟中填出通路之际,极有耐心,并不拼命多堆兵力以求迅速突破。

从天明到中午,还在鹿砦群和壕沟前慢慢腾腾的磨蹭。一点点的扫除这些前进之际的各种障碍。让人直觉得娄室大军一路转战至此,是不是也消磨了锐气,并无坚决消灭这支南军的意志。

但是娄室所部射士却是逼得极紧,且扎下旁牌用来遮护自身。以防宋军出土垒冲突驱散那些辅兵。清除障碍的工作,虽然进行得并不快捷,却一直未曾停顿下来。

这样磨蹭了半个白天之后,鹿砦扫除得差不多。沟壕填出通路。顿时娄室大军就风格一变。披重甲持长兵的阵列。就滚滚向前压上!

而射士也紧紧伴随着他们的节奏向前推进,压迫到近处,随时用密集的箭雨,压制土垒上的宋军,援护这些突阵而前的重甲之士!

就这样直薄阵前,血腥厮杀之际。娄室所部也是打得节奏分明。并不是一个谋克上前就打到山穷水尽而止。十余个谋克重甲之士轮番上阵,厮杀一刻就接应轮转。这些重甲之士,就如潮水。一波接着一波的拍击向前,丝毫没有让对手停歇喘息的时刻!

做深远抄截,娄室迅捷如电。一板一眼的打这种攻防战,同样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宋军防御体系,就在这样坚定而高效的攻势中,承受了重大压力。但是打到这个地步,鄜延儿郎关西子弟也发了性子,只是沿着土垒与娄室所部攻战厮杀。后方也不断抽调人马上前,填入这个血肉磨盘当中。

当日白天剩下的时间之内,呐喊厮杀之声。鼓角传令之声,就在南面阵线没有一刻停息。双方扭打厮缠在一处。都打出了真火,大好性命就如不值钱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在飞快消耗!

西面女真军远远见到南面厮杀如此,都忍不住有些震惊。却没想到,这支南军居然在娄室所部面前都能撑持住整整一天!

夜色终于再度降临下来,厮杀一日的战场渐渐沉寂下来。

宋军阵营之内,血腥气浓重得连山风都吹散不去。宋军士卒默默的收拾自家袍泽尸身,堆积在一处,铺上柴薪,洒上火油。相对默然不语。

飞鸢堡此间断后一战,折损宋军有过千之数,加上陆续北走大队。现下留在飞鸢堡一线,只剩下了千余人马。

原来军寨,都显得空空荡荡。飞鸢堡上虽然旗帜密布,但守军已然极少。

这个往复争夺,付出了大量牺牲的要害所在,对杨可世所部而言,已然完成了使命。到了最后的时刻。

从飞鸢堡上,逶迤而下一队人马,不过数十骑规模。萧言与杨可世正在其中。作为统帅,他们也坚持到了最后,现下却是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了。

萧言又戴上了鬼面,静静扫视四下,看着那一堆堆搜拢的宋军将士忠骸,默然不语。

杨可世神色也是沉重万分。

从蔚水河谷一路冲突而出,一路血战。一队队的人马留下断后,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自此消失,再也不会见到。

这一路艰难险阻,惨重牺牲,实在是难以言表!

此间准备留下断后的宋军将士,看到杨可世他们终于下山,都默然起身。黑暗之中,只能见到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对着他们的统帅,纷纷行礼下去。

杨可世只觉得喉头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也似,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腰忍不住也佝偻了下去,双手紧紧攥住缰绳,若不是要护送燕王冲杀而出,杨可世真的会就此跳下马来,拾起一杆长矛,站到阵列之中,与女真鞑子死拼到最后一刻!

黑暗中响起了军将士卒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将主,快些走罢。再耽搁了,俺们怕是挡不住女真鞑子多久。”

“女真鞑子是挺硬,可俺们也是不软!异日召集关西子弟,再杀将回来,俺就不信,就算一条性命换一条,耗也耗干净了这些狗鞑子!”

“只要领军将帅,都如杨将主一般!不要若那鸟刘衙内和折狗才!”

“将主快走罢!早些回来看俺们!俺们只在这里等着!”

声声话语中,杨可世泪落如雨。他这个老厮杀汉,心肠早就在生死之际磨练得刚硬万分。但是此次渡河东进以来,却不知道多少次被这般深深打动!

从数年前起,西军渐渐暮气深重,伐燕战事又是损失惨重,高层内斗不休。杨可世只以为西军就要如大宋其他各路军马一般不可挽回的衰落下去。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杨可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罢了。

却没想到,经历这样的惨败之后。才发觉关西男儿的一腔热血,远未曾冷,只是被厚厚尘埃覆盖住而已。当英雄横空出世,带领他们一路转战,这一腔热血,关西男儿从不吝惜将至泼洒在这片河山之上!

真的想留下啊,真的想留下啊!真的想和这群关西子弟,一直死战到最后!

萧言策马而至杨可世身侧,淡淡说了一句:“想为这些子弟复仇么?”

杨可世捏紧了拳头,低吼出声:“如何不想?!”

萧言朝北一指:“那就杀出去!聚旌旗十万,旋师而归,将这些鞑子粉碎在河东!让他们匹马不得返乡!”

杨可世猛然抬首,迎着萧言。鬼面之下,只见萧言目光,如电如剑!

杨可世猛然回身抱拳:“弟兄们,俺老杨先走一步!等着俺,等着俺回来!一定要等着俺!”

呼声在夜空中回荡,萧言一行终于渐次向北远去,没入了黑暗之中,再也看不清他们的身影。

上千宋军士卒在黑暗中默默站立,一名须发蓬乱,浑身血污的军将上前一步,大声下令:“举火!俺们也就罢了,别让弟兄们的尸身被鞑子糟践!”

数十火把亮起,投入柴薪之中,火光顿时升腾而起。将搜拢而来的宋军将士忠骸焚化。这样的火光,还将照亮阵前,让弟兄们在这夜中,看清冲上来的鞑子身影,对他们泼洒出更为致命的箭雨!

火光照亮远处,就见一队队的女真甲士,正在缓步向前。

娄室果然不肯罢休,趁夜再度发动夜袭,还想尽快打破此间,为彻底歼灭这支南军做最后的努力!(未完待续。。)

还是拜求月票!!!!

()

(→)

关键字:___。


上一章  |  宋时归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