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第714章 廊坊战火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明末行 >>明末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714章 廊坊战火

第714章 廊坊战火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29日  作者:红色可乐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红色可乐 | 明末行 
免费小说


又处理了一天的政务。请访问xinbq.c

崇祯感觉身体里最后的一丝力量也被抽空了。

整个人疲惫的躺在椅子上,身躯愈发的疲惫。宫城之内,愈发的安静,周围的太监和宫女都知道陛下的心情非常糟糕。

这个时候如果惹恼了崇祯,下场绝对好不了多少。

这些年的崇祯脾气收敛了不少,也没有说轻易的杀掉家族了,这让大家伙或多或少的感觉到崇祯有些宽厚了。

但是在仁厚的主人未必会放任自己手下的蠢货让自己不爽的心情更加不爽。

崇祯的眼里,还是那些大臣们虚伪的笑脸。耳边,还是那些虚伪的大臣们,劝谏自己放弃新政,放弃商税,放弃裁撤官吏,放弃改革。

崇祯感觉颇为疲惫,低声说了一句,“茶。”

便有宫女为他奉上热茶,上好的西湖龙井,并不能让他神智变得更清楚。他有些恍惚,仿佛

看见了万千大臣逼宫的场景。

自己作为天子,最后像是杨广一般,被手下人用白绫杀死。

这些士大夫也不是什么纯粹的好东西。

“陛下,陛下。”

当他被温和的声音唤起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皇后周氏。

“皇后……”他长叹了一声。

“陛下且用膳吧。”周后的脸上都是担忧的神色,轻轻的将食盒放在崇祯面前。

周后是一个极其贤惠的女人,她的话并不是很多,但是后宫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条,这让崇祯不必为后宫的事情有丝毫的担忧。

她的的生活朴素,让所有人都称赞,她就算是担任皇后之尊的时候,都没有改变他节俭的习惯,她为崇祯做饭,他为崇祯修补衣物,他带领着宫女们纺纱织布。

后来周后更是帮助崇祯养育了大明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公主,如今坤兴公主提马纵横河南,击败高迎祥和李自成,声威大震,诸侯无不臣服。

就单单是这份传奇色彩,便让周皇后在宫里的地位越来越崇高。

“朕没有心情。”崇祯懒洋洋的看了一眼那个食盒。

嘴角突然涌现出一丝笑意。

“辛苦你了。”崇祯突然像是普通的夫妇一般,拉了拉周后的手。

“陛下。”周后一脸的恐慌之色。

“你我夫妻,还在乎那么多虚礼吗?”

崇祯摇摇头,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刚进宫的时候,魏忠贤想要杀掉自己。先帝皇后告诫自己不要吃宫中任何的食物。

周氏怕自己被奸人陷害,所以不辞辛苦,每日里换着样子,给自己做饭,便是用这个食盒装着。

多少年了,这个食盒都有些褪色了。

但是里面的情谊,却永远不能褪去。

还有前几年,鞑子杀到了京师一带。京师的百姓家园被毁,崇祯惊怒中拒绝食肉,以示同天下将士共甘苦,日渐消瘦之下,周皇后便还是拿着这食盒献上肉食,还让周皇后之母借梦见孝纯太后之事,劝说崇祯,崇祯这才进肉食。

这个食盒,其中蕴着的意思,却不仅仅是食盒啊。

“陛下便是没有心情,也要为着天下百姓吃一些。”周皇后道:“若是陛下不食,哪有精力治国?”

“治国,治国,如今朕的臣子都已经反了朕,朕还有什么国可治?”

或许只有在周皇后面前,崇祯才能放开拘束,大声抱怨。周皇后见他说得激愤,沉默了会儿,然后缓缓道:“我有些想念儿了,陛下做父亲的就不想念孩儿吗?”

崇祯最初没有反应过来,觉得好端端地周皇后怎么会说这个,连问了两声,周皇后却是再不回答,崇祯恍然大悟。

这分明是劝他,若是京师事不可为,那么久该南下迁都了,反正南方的根基已经打牢了,何必在燕京这里自缚手脚!

但自成祖永乐大帝以来,天子守国门便是大明的铁律,京师为大明之都城,已经历二百载,要他抛开京师南下……他岂不成了宋高宗?

还有一点,如果自己让出了京师,那么李栋的铁骑岂不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京师。

如果李栋占领了京师,在将他那火车在北方推广,那么一旦他吸收消化了北方之后,自己就算是想偏安都做不到啊。

“陛下,还是先用膳吧。”周皇后又劝道。

崇祯拗不过她,但才打开食盒,便看到外头人影晃了晃,仔细一瞧,却是曹化淳略有些肥胖的身体。他立刻合上食盒,带着歉意地向周皇后一笑:“皇后,先且放一放,朕有话与曹大伴说。”

曹化淳进来,先是向帝后行礼,然后回道:“皇爷只管用膳,奴婢在这说就是。”

周皇后再次将食盒推到崇祯面前,崇祯想到此前自己最烦恼的闯贼高迎祥喝李自成,便是被坤兴公主击败的,或许这一次,坤兴公主还能够给自己带来好消息。

因此也不再拒绝,开始用餐。

曹化淳将坤兴公主的奏报一一说与崇祯听,果然,当崇祯听得坤兴公主提出以年度考核为由,裁撤无能官员,让优秀的年轻的官员上位的时候。苦笑说道:“这坤兴此次看来真的有些自大了,这京师的诸位大人,可是比闯贼更难解决的问题。若是他们真的那么好解决,朕早就将他们都解决了。”

见崇祯有些不满,曹化淳赶紧往下说,“坤兴公主此举未必是靠制度裁撤这些大人们,而是将他们逼出来,但是又给一些有本事的人希望,毕竟考核会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上位,而届时反对陛下的只能是那些没有本事的人,而没有本事的人,就算是闹腾,又有多大的本事。

听曹化淳分析到此,崇祯忍不住多吃了几口饭菜,旁边的周皇后看了也眉开眼笑。曹化淳又说到坤兴公主已经领命,已经带着军队赶回了京师,崇祯连连点头说道:“这治国坤兴或许不行,但是行军打仗坤兴确实是很厉害的,当初闯贼高迎祥势大,朕手下空有那么多的大人们,但是他们一点办法偶读没有,但是她却靠着从李栋那里骗来的数万步兵已经京师附近的官军,消灭了闯王的几乎所有的部队,这一次只要他带着部队能够返回京师,咱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以前朝中无将,陛下诸事多依赖李栋,但是李栋终究是外人,又坐拥五省之地,为藩镇之首,忠奸难辨,陛下就想用他也难以放心,如今陛下有了坤兴公主,击败高迎祥都是手到擒来,将来就算再有战事,恐怕也不用陛下担忧了。要老奴说,是苍天在保佑咱们大明啊。是陛下洪福齐天,这些宵小之辈也蹦哒不了几天了。”曹化淳拍了一记马屁。

只不过老奴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吩咐东厂帮助坤兴公主提供情报。”

“那是应当的,她是朕的女人,朕难道让她闭着眼睛跟敌人厮杀吗?曹大伴,做得好,还是你顾着朕!”

说到这里,崇祯放下筷子,起身转了转:“若是臣民尽如曹大伴、坤兴公主,天下太平何愁不得啊……唉!”

他如此感叹,是想起朝中衮衮诸公,一个个说得比什么都好听,做起事来却是一个个无能透顶。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因为他根本无法摆脱这些朝廷大臣们的牵制。

不过,曹化淳带来的消息,总算让他安了点心,坤兴公主既然已经带兵回来了,那么至少京城的安危不必太过担忧了。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又让崇祯开始怀疑,坤兴公主能不能来救自己了。

崇祯九年三月初,京师南直门,城头的京营军士紧张地极目西望。

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突然传来,山东爆发白莲教起义,十几万白莲教徒浩浩荡荡从山东杀入京师。

此时前方消息已经哄传开来,白莲教此来极是嚣张,遣先被招降的流贼五千为败兵进入廊坊城,顺天府中计放入。

四月七日,白莲教徒合十八万兵力量之力围攻廊坊,还使用了所携带的火炮,那五千降军乘机内应,总兵余万年率众投降,廊坊因此失守。

廊坊一失,京师门户洞开,白莲教已经可以直抵城墙之下!

即使平日里再松懈的士兵,此时也不敢大意,一个个瞪圆了眼睛。因此,当远处的旌旗才一出现,他们就敲响了警钟。

随着这警钟响起,京师之内一片混乱,此前虽然做出了种种预案,可当真正的军情来临之时,近乎一半的人脑子里还是一片迷糊。

城中顿时传来了哭喊声,虽然很快就被制止,但也让无数人心中惶惶不安。

这座大明经营了两百年的城池,能够守得住么?

紫禁城里,崇祯身上也难得地披上了甲,他阴沉着脸,振衣而起:“朕欲亲上敌楼以观虏兵势,诸卿有谁愿意与朕同往?”

“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片喧闹之声,崇祯冷笑了。

“朕尚且不畏死,卿等何惧之有?”他双眼扫视众人,然后大步离开金殿:“若连站在城头观望的胆量都没有,朕如何还能指望卿等为朕败敌?”

崇祯明白,这些白莲教根本就是这些大人们搞出来的,指着他们想办法杀敌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自己依靠的只能有一个人,那边是坤兴公主。

这只是坤兴公主如今根本不在京师,自己该怎么办?

在城内一隅,李栋也听到了警钟声响,他望了望京城城墙,回过头来向着自己的探子们一笑:“本来来京师是养病的,结果还要给崇祯擦屁股。”

“秦王殿下,拜托您了,只要您能击退这支白莲教徒,我肯定帮您医治好伤势。”

李栋笑着对仇云生说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这些人怎么可能是白莲教徒?他们是各位大人们为了让陛下下台,而集结起来的家丁和佃户罢了,这些人可是地主们和官员们武装起来的士兵,比起那些白莲教徒来说不知道厉害了多少倍,你让我拿什么去帮你消灭他们。”

不管李栋怎么说,他身边的探子们却一点都不在乎,就算有几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却也不是畏惧,而是大战之前的紧张。他们望着李栋,目光中充满了敬仰与信任。

自从秦军诞生之时起,李栋就一直引领着他们,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战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们的对手,无论是东虏,还是流寇悍盗,都一一跪倒在他们面前,将首绩与性命拱手献出,成就了秦军战无不胜的威名与气质。

对于他们来说,地主阶级武装起来的士兵,只不过是众多跪在他们脚下的敌人中的一支罢了。

“昨日得到的消息,我料想白莲教会自西门出现,如今看来,我是料对了,不过方才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来的却不是白莲教本部,而是在廊坊投靠的闯王军人……我认为这人最丢人的一件事情,便是反复无常。

李栋的话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些从京师秦王府赶来的护卫骑齐齐应了一声,“是”的声音哄响起来。

“现在分发武器,都装备好来!”

虽然京师不是李栋的地盘的,但是李栋谋划多年,想要有些装备还是不容易的,很多跟李栋关系不错的富豪,听说李栋来了京师,还以为李栋要造反,一车车的装备往李栋这里送。


上一章  |  明末行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