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第609章 商务洽谈会(一)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明末行 >>明末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609章 商务洽谈会(一)

第609章 商务洽谈会(一)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02日  作者:红色可乐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红色可乐 | 明末行 
刚刚更新的小说:


作者:

更新:20151027

洪承畴回到京师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京师全城。

京师的大臣们简直不敢置信,因为洪承畴对于围剿农民起义军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没有他,农民起义军难免死灰复燃,或者可以说卷土重来。

如今的洪承畴虽然被李栋削弱了很多,但是其职权依然在,能力依然在,洪承畴与李栋作战,打不过李栋,那是因为李栋兵强马壮,火器先进,手下猛将如云,将士们敢于血战,而且李栋有收编陕西卫所和驿站老卒的优势,这也是洪承畴不能比的。

但是如果不算李栋,洪承畴相比农民起义军却要强很多。要知道洪承畴如今的职务是五省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此时的洪承畴是大明帝国为数不多的军事统帅。负责打击气焰嚣张的农民起义军,恢复各地的民生安定。

洪承畴这些年做得很好,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的存在改变了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的方针政策,给农民起义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致使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人不得不在豫楚川陕一带流动性作战,苟延残喘。

同时洪承畴在山西期间,依靠晋商,获取了强有力的支持,重新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洪兵。

这支洪兵是对抗农民军的主要力量之一。

还有就是贸易,洪承畴学习陕西的做法,开互市,兴马政,鼓励百姓养马抵税,这让明军在未来的时间内,训练一支骑兵成为可能。

不能否认,洪承畴的存在对大明帝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尤其是他在前线,给了起义军沉重的打击。

大明现在还存在的有识之士,都明白,只要洪承畴和他手下的部队没有调离前线,那么农民军那群泥腿子就成不了事。

至于李栋和崇祯的麻烦,在他们看来,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李栋就算将来做了欺君罔上,甚至造反的事情,那也不会对地主阶层做什么。

而且李栋很注重搞好和读书人的关系,尤其是很多在仕途不顺利的人,到了陕西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之后,能够进入仕途,这在他们看来,李栋是一个很重视读书人的明主。

所以崇祯和李栋两个人怎么斗都没有关系。

但是千万不能讲洪承畴调回来。

心系社稷的忠直大臣在自己府里悲怆长叹。崇祯到底要将大明江山祸害到什么地步才肯罢休?

好好的大明朝堂,如今岂是“乌烟瘴气”四字可以形容?

一场代号“让岳飞重返战场”的行动在京师展开。

洪承畴回京第二天,内阁首辅周延儒上书请求崇祯,派遣洪承畴重返战场。

崇祯大怒,原本打算再杀只鸡儆猴,结果一看奏疏署名竟是内阁首辅周延儒,这一次连出头鸟都没有。崇祯虽怒却也颇为忌惮。只将奏疏发还内阁,不痛不痒斥责几句,倒也没敢对周延儒动手。

李栋的可怕崇祯已不止领教过一次两次,崇祯打从心底里不愿招惹他。或许将来等到一个好机会一举诛除他。但是现在。他却不愿为这么一件小事对周延儒动手,从而得罪李栋。

于是周延儒被崇祯轻轻放过。

有人带头是件好事,第三天。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同时上疏,请求让洪承畴重新返回战场,六部几位尚书和侍郎也私下向崇祯求情。

崇祯没想到洪承畴在朝中的名望竟如此深厚,几乎是满朝文武都希望让他回到战场,一个五省总督,权力在地方上来说确实算不小了,但在尚书侍郎满街走的京师却委实不值一提,所以一个总督让那么多人为他担忧,真的让崇祯难以理解。

你们不是说地方的流贼已经基本被剿灭了,那么朕将那么一个大将放在基层还干吗?

但是崇祯不知道,下面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报喜不报忧。

所以说,下面都捷报频频,不代表流贼就彻底被剿灭了。

但是大臣们不可能把前线的形式彻底告诉崇祯,崇祯也不知道下面的形式有多严重。

所以崇祯将洪承畴一回京,就那么多人求情让他走,是一种拥兵自重的表现。所以说满朝大臣终究还是小看了崇祯的小心眼儿。

大臣们越是求情,崇祯便越发不可遏止地想起当初洪承畴在奏折上请求崇祯让他暂缓回京的奏折。

想起李栋率领三万人攻破了十几万人镇守的京师,想起自己在朝堂上是如何的委曲求全,至今思来,犹如钢针刺心。

如今李栋依然在京师,崇祯的安全依然不稳固,所以此时此刻,崇祯不将洪承畴放在身边,岂能安心。

崇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所有大臣的上疏。

如今内阁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小朝事政务悉数决于崇祯一人,大臣们每日里不知道要咒骂崇祯多少次。

大明的官员是一群奇葩的存在。

皇帝如果半月不上早朝,在他们看来就是天塌了的表现。赶上一辈子不上朝的君主,那么在他们看来,就是国家要灭亡了。

但是如果君主上朝了,他们又诸事不准。比如说,在崇祯以前,皇帝们要是想修个园子,添床被子,那都不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那要经过户部同意。在比如皇帝如果想发动战争,士兵的工资,那也是皇帝自己掏腰包,动用的那是皇家御用账户。皇帝想要自己下命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明朝的大臣们一边骂着皇帝不作为,一边将君主的权利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大明的君主基本上没有太多昏君。

但是一个人在优秀,终究难以斗过一群经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才精英团队。

或者可以说皇权向下移动,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永远的君主独裁。

崇祯是大明帝国皇帝中的异类,他顺应大臣们的要求,迅速剁了魏忠贤,但是当他发现,大臣们不办事的时候,立刻又重新开始重用太监。

太监虽然有万般不好,但是他们依附皇权,是皇权的支撑着,相比而言,比大臣们办事,比大臣们衷心。

重新重用太监,只是崇祯新政的开始。崇祯新政的核心是商务、安民、收权。

崇祯记得以前大臣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跪在承天门前哀嚎,求自己的兄长出来干活。

但是到了如今,他们在在宫门前哀嚎的内容,则是“以威服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他们叨叨这些对于崇祯是没有太多的作用的,当权力重新回到崇祯手里的时候,他怎么会舍弃。

自己在李栋面前,舍弃了作为帝王的一切尊严是什么?

是祖宗基业,是大明帝国。有的人是愿意将一件事情做一辈子的。崇祯就是那种人。

所以不管大臣们如何反对,拒绝,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默认崇祯独揽朝纲,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但是这缺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大臣们的求情奏疏被一一封还,谁也没有办法,更不指望找护国公主持公道,如今的护国公可是在公爵府玩弄着田贵妃,过着给崇祯戴绿帽子的幸福生活,赤果果的有些乐不思蜀了,怎么会有心思管这种事情。

纷乱熙攘中,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再次拜见崇祯,结果进了皇宫不到半个时辰便王承恩被笑吟吟地送出了门。

当大臣们看到周延儒那张灰败难看的脸,大家都明白,洪承畴没法回地方了了,崇祯已下定决心将这只猛虎拴在京师,哪怕内阁大学士亲自出面说情也没用。

洪承畴被调回京师的消息,李栋自然也知道。

当初在陕西时,洪承畴担了天大的干系调动宣府边军紧急驰援陕西,终于帮助李栋诛除了林丹汗,虽说没有宣府边军李栋也能达到目的,但是洪承畴的这份人情他却实实在在欠下了。

后来洪承畴三番五次对李栋动手,趁李栋不在对陕西发动进攻,那可以说是各为其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况且贺人龙已经战死,过去的事情也就过去了,李栋跟洪承畴之间的恩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甚至在李栋看来,洪承畴这种王佐之才,如果能够为自己服务,才是天大的好事。

这一次洪承畴被调到了京师,李栋却没有出手相助,原因很简单,情势不允许。

不可为而为之,是愚是勇,自是见仁见智。一如崇祯现在非常忌惮李栋一样,李栋对崇祯也同样的忌惮,二人就像两位武林高手决斗时先互相试探着对攻了几招,接着很快分开,然后各自踩着九宫八卦步原地对峙兜圈,沉寂中寻找对方的漏洞。

可以说目前是李栋和崇祯的对峙冷战阶段。

前些日子对西厂大开杀戒,最后还逼得崇祯在金殿不得不配合他把事情掩盖下去。可以说等于当着天下人的面狠狠扇了崇祯几记耳光,崇祯受到如此羞辱,已在崩溃或爆发的边缘,说句真心话,尽管很想帮洪承畴,但李栋委实不想再刺激芳心脆弱的陛下了……

洪承畴被调回京师,崇祯摆明了要将他拴在京师的架势。看似以后洪承畴和京师的安危拴在了一起,但是李栋依稀记得,历史上的洪承畴最后是头像了满清。

而且为满清做了太子太保,尚书,死后谥号文襄。这种猛虎,是难以被拴在京师,天下舞台那么广阔,终究有属于他的舞台。

不管他是主角还是配角,终究有他唱戏的地方。

因为李栋的穿越,或许历史也改变了许多,却不知洪承畴的命运会不会随着李栋的穿越而改变。

所以李栋不着急。他还在等。等事情出现转机,如果崇祯真的将洪承畴彻底拴在京师,那么自己就不必说什么了,因为崇祯在自掘坟墓。

京师朝堂因洪承畴而喧嚷纷乱之时,李栋在做自己的事。

京师南城一座名叫红袖阁的茶楼,茶楼已被李公爷包下,鲍超按刀站在楼下,一群凶神恶煞的鱼鳞卫将茶楼团团围住,来往行人皆惊惧避让。

二楼雅阁里,李栋穿着黑色长衫,端着茶盏儿,漫不经心地轻轻吹拂着滚烫的茶水。

站在他面前的,却是十余位京师有名的大商贾,每个人在京师的商界皆是呼风唤雨的大老板,此时站在李栋面前却战战兢兢,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喘。

如今上得了台面的大商人哪个背后没有朝廷官员的影子?然而这些影子在李公爷面前却不值一提,李公爷连崇祯都不怕,几百西厂番子他说杀便杀了,还逼得崇祯在金銮殿上跟着李栋一起演戏,丝毫没把崇祯的面子放在眼里,事后崇祯竟也忍气吞声,轻轻揭过。

这么一尊凶神,商人们的背景再强大有什么用?搬出来只会引来耻笑,李公爷是怕背景的人么?

这就是这些大商人此刻站在李栋面前毕恭毕敬的原因,在李公爷眼里,他们跟一只蚂蚁区别不大,说捏死就捏死了。

朝廷官员通常尽量避免直接跟商贾打交道,免得自污了名声,跟商贾来往传出去不好听,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这位公爷却似乎丝毫没有顾忌名声,主动邀约他们这些商号老板?

屋子里寂静许久,所有老板眼巴巴地瞧着李栋不紧不慢地品啜着茶水,大伙儿眼皮子不住地跳,大部分人目光惊惧地左顾右盼,生怕眼前这位公爷忽然把手中的茶盏儿往地上一摔,然后屋外潮水般涌进来无数刀斧手,呼啦一下把他们剁成狗肉之酱……

不知过了多久,李栋忽然将茶盏儿往桌上轻轻一搁,发出微微的碰撞声,十几位大商人脸颊同时狠狠一抽,纷纷感到心惊肉跳。

“万晋商号的王掌柜,楚徽商号的刘掌柜,哦,还有李记商号的李员外,呵呵,李员外还是辽东李氏宗族的长辈,说来还是李某的前辈,当年李某在辽东的时候,如果知道有您这么一位长辈,也不会从军……”李栋笑吟吟的一个个点名。

“公爷说笑了。”李员外擦着汗,小心翼翼的陪笑着。

众商人愈发惶恐不安,大伙儿忽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块被狗惦记上的肉骨头,香喷喷的,还冒着热气……

唯独那位李员外比较淡定,毕竟他曾是朝廷官员,又跟李栋都是辽东李氏一族,这些年辽东李氏对李栋颇为支持。不然曹变蛟怎么可能在辽东屡战屡绝,可以说陕西和辽东的李氏如今全都投入了李栋的怀抱,成为李栋的坚定的支持者。

所以李员外认为李栋不会对他做什么。

“李公爷屈尊召见我等,不知有何见教?”李员外拱手客气问道。

李栋笑道:“见教不敢,前辈折煞我也,今日李某邀约各位富商,却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员外咬了咬牙,身旁的十几位商人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这句话他们听多了,所谓“不情之请”只是委婉说法,不论这句话绕了多少弯子,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从他们口袋里往外掏银子,不用问,银子最后装进了官员的口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热门小说


上一章  |  明末行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