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第二百六十五章 曹操称公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曹操称公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曹操称公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豪  分类: 历史 | 秦汉三国 | 天豪 |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建平元年(公元二一一年)四月。

丰灵侯刘恕在丞相曹操的扶持下,登基为帝,称之汉丰帝。

刘恕,字不疑。刘必次子,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十九代玄孙。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献帝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封为丰灵侯。

同年五月。

以王朗、董昭为首的众官员于当天向汉丰帝呈书,请求汉丰帝把曹操从丞相之位耀升为魏王并赐公爵名号,加九锡。

董昭在上书中写道:“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淋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相同列乎?应更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

汉丰帝本就是一个傀儡,他从一个无权无势小侯爵,一跃成皇帝,手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心腹和值得信赖的手下。

汉丰帝见殿中文武,都如此提议。心中很是无奈。当时曹操找上他的时候,他就一直不愿意担任这个皇帝的宝座。

他当时就对曹操说了:“丞相大人,恕只是汉室旁支,并非纯正的汉室血缘。”

曹操却笑道:“刘备先祖与你相同,如个,他被先皇封为皇叔,先皇已经赦免了前人之罪。汉室血统已经得到了先皇的认可,此事不需要太过在意!”

汉丰帝本还想推让,可是曹操已经动了杀机,若是他再不同意的话。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刘恕被迫的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刘恕自从答应了当皇帝后,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傀儡,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傀儡皇帝。只是没想到这天会来的这么快。刘恕并不打算反抗,在他心里一直就认为汉献帝是因为暗中联合刘备,从而被曹操杀害的。曹操既然敢杀献帝。就没有理由不敢杀他。

为了活命,汉丰帝看着殿下群臣。点头同意道:“丞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为我大汉之福,理应如此!”

曹操假意推脱,不受。

下朝后,曹操直接回到了府邸。

过了不久,曹操就得报:“尚书令荀彧求见。”

曹操知道荀彧的来意,心里有些不敢面对这个既忠于他,又向着汉室的荀彧摇头道:“操身体不适。让荀彧先生改日再见!”

不久,下人又来报:“尚书大人跪在府外说是丞相大人不见,就长跪于府外!”

曹操闻言。十分不快一时无话。稍后才道:“让他在大厅等候。”

相府大厅。

曹操一脸病态的从后厅走了出来见到荀彧面色芥白。脸无血色,不由心生愧疚,荀彧助他的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了荀彧就没有他的今天。只是一瞬间,曹操就隐去了脸上的愧疚,关心地说道:“文若身体不适就应该好好修养。何必如此操劳!”

荀彧自从汉献帝死后,就大病了一场,一直呆在府中养病。曹操最近所决定的事情,荀彧都不知晓,今日在府中见侄儿荀攸神色不对,一问清楚,这才知道曹操打算称公这么一回事情。当即不顾自己的身体向相府赶来。

荀彧以从来没有过的严厉语气对曹操劝道:“明公,您原本心怀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在陈留高举义旗,为天下百姓之安危起义,讨伐董贼。而后迎奉天下,持天子号令,讨伐天下逆臣。为的是匡正朝廷,令国家快复原有的安宁,从而再现汉武雄风。如今北方平定,天下尚待统一,更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北方平定归来,皇上册封明公为永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此等荣耀足以表彰丞相的丰功伟业。须知大汉数百年来,也只有汉相萧何有此荣耀。汉相萧何,功盖天下,他也只不过被特封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而丞相比萧何还多了一个赞拜不名。足以证明,明公乃大汉第一人。当此之际,更应谦逊。不必要为了虚名而毁了一世英明。君子爱人,应砥砺他的德行,是万万不能采取这种行动。封公一事,万万行不得啊!明公!”

曹操狡辩道:“这并非是操的本意,文若应该听说,这是董昭上书给汉丰帝的。”

荀彧“咳、咳…”咳了一阵,正色道:“为君子有三为,五不为。远琐碎之人,远是非之人,远拉拢之人,远嫉妒之人,远功利之人;近大气之人,近报恩之人,近守信之人。此乃君子与小人之道。丞相英明神武,这个道理岂有不知之理。”

曹操见荀彧语气咄咄逼人,让他难堪不已,拂然不悦,谎称道:“操早已在铜雀台建成之时便自明心志,决不篡汉。况且,文若也知道操素以周公为榜样,要学他功成身退的至德。董胳上书,我也未曾答应!”

荀彧听了继续争风相对道:“丞相既以周公为榜样,就应该知晓周公之典故。以周公而论,其称王或者不称王,皆是在天下一统以后,在真正的成功以后。如今天下三分,孙权为一时之雄,安守则以,攻取不足。刘备为半世之雄,攻守皆备,却为名声,仁义所累,无法与丞相比美。但以丞相一世之雄又何必视区区魏公如若至宝?称帝或不称帝,称公或不称公,也只能在天下一统,三分归一地时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刻称公,乃急功好利,弃多年来的理想而不顾,大不智也。以一统江山、匡扶汉室为动力大可为之。何必安于做个魏国之尊,视皇上为虚设,却甘心与刘备、孙权之辈平起平坐,是何道理?”

曹操被荀彧教训了一通,怒由心声,脸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

荀彧见曹操不答话。心头涌起一股悲怆之情凄谅的摇着头。叹道:“我不想今日见此事!”说着向府外走去。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不敢勉强担任魏公一职。

这日,董昭持圣旨,前来相府宣读。

曹操召见董昭入书房,说道:“文若并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职,为之奈何?”

董昭不已为然道:“荀尚书心怀二意并非一心向丞相尽忠!再说,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众望!”

曹操深以为然。

先请郭嘉过府寻问。

郭嘉见曹操语气,就知道曹操的心意,他并不象荀彧那样对大汉心存敬畏之心,也不采荀彧那样正派。说道:“称公不称公并无多大区别。此刻称公确实有些急噪!”

曹操点了点头。

接着荀攸又受到了曹操的邀请。

同样地问题。荀攸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于直柬,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荀攸高风亮节,但他“深密有智防”善于保护自己。曹操曾经也说过: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可见荀彧做事较积极,而荀攸做事则倾向于保守。

荀攸说道:“凡是皆有两面,称王有利有弊,不称王也有利有弊。不过攸之意思。不称王为好!”

曹操让荀攸退下,又招来了贾诩。贾诩对外阴险毒辣,对内却勤勤恳恳,即不拉帮也不结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贾诩说道:“明公容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断。诩一心想着如何破刘备的防线,并未在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个君主,最喜欢的就是贾诩这类人,有着出色的才华,却不与他人争风。即能为自己排忧又能让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并不怪贾诩说谎,只是对他一笑,让他下去。

接着就是程昱。程昱听了曹操的问题,说道:“主公长期居于丞相之位,自己乐于保全名节,却反而使人以大事怀疑于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员,在宫中也有了公开的位置,还会有谁来怀疑主公对大汉的真心呢?”

曹操最后召见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讨好的说道:“丞相功高震天,别说称公,称王也不在话下。此刻称公,正是最好时机。”

曹操微笑着问道:“怎么说?”

司马懿自信的说道:“称公可以让军中所有不满丞相作为的叛臣,提前露出马脚。不然,若是在丞相出征在外时他们再反,我军危矣!”

曹操闻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极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见。毕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属僚,而巍王却拥有着独立的政治权力,在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的直接管辖,这和皇帝分国而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听了众谋士的意见,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摇得更快了。

接着他又召见了军中所有大将前来询问。

这些大将,领兵打战还行,在这种大事情上,哪里出得了主意。

他们都认为官大就是好的。

众人就瞎起哄的嚷着让曹操当魏公。

曹操见将领们几乎各个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汉丰帝的圣旨,自称魏公,定都幽州范阳。


上一章  |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