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第二百二十八章 陆逊的谋划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陆逊的谋划

第二百二十八章 陆逊的谋划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豪  分类: 历史 | 秦汉三国 | 天豪 |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事情确实像他们想的那么顺利,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吴国太,吴国太能教出孙策、孙权这样的人才,的确有她的不凡之处。

在江东的这几日里,吴国太天天将罗灵风、孙尚香等人带在身旁,谈天论地,决不给孙权半点机会,让他破坏此次的行动。

诚所谓“知子莫若母”,吴国太知道孙权就算再毒辣,对她却有着超一般的母子之情,孙权绝对不会在她面前干任何坏事。

孙权也正如吴国太所想,本来孙权打算用李儒的计策,将孙尚香绑架,让此此婚礼无法进行。李儒知道一个智者会顾全大局,罗灵风不可能在江东久呆,只要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孙尚香,罗灵风绝对会为了大局而回长安。

可是,他们没有料到吴国太会如此的不配合,让他们无从下手。

秦淮河畔。

孙权等人正在此地送罗灵风一行人去长安。

此刻,吴国太正拉着孙权的手,不舍的叮咛着,要他注意身体春夏秋冬该吃什么、穿什么,定时休息等等,孙权红着眼点着头,母子情深,可见一班。

罗灵风看着一旁的陆逊,对他挥了挥手,从怀中掏出两本书递给了跑过来的陆逊道:“这两本书你好好看看对你以后会有帮助的。”

陆逊接过一看,是《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这两书并不是很贵重只要是大户人家都有,此乃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其中两篇。

陆逊疑感地看着罗灵风不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还是恭敬的说了声:“谢谢师傅。”

罗灵风明白陆逊的想法,笑道:“《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此二书是乱世必读之作,其中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胜利的原因,还有刘邦的忍、张良的高瞻远瞩、韩信领兵的诡异、陈平的谋、范增的奇无不刻画的淋漓尽致,只要能深入的理解了当时项羽、刘邦、张良、韩信、陈平、范增这几人在当时的想法对你以后的路大有好处,其中还有许多地方为师做了注释。”

陆逊点头称谢。

罗灵风望了陆逊一眼,轻声一叹,陆逊这么早就当上了都督,不知是好,还是坏啊!希望他能真正的理解“忍”这个字,不过回头一想,陆逊也是三国时少有的英才,自己弱冠尚能得到如此地位,陆逊为什么就不能呢?不由得叮嘱自己,在三国的乱世,觉不能小瞧了天下英雄,尤其是敌方。

不过罗灵风仍忍不住轻声道:“伯言,为师没有什么好教你的,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已经当上了都督,军中不会有人服你的,当年公谨兄也曾经受到程普等老将的百般刁难,不过公谨兄雅量高风对此不屑一顾,最主要的还是当时是乱世,公谨在平定江东时,立过汗马功劳,这才让孙家三老将心服,可你几乎未立大功,孙权将都督之位交给你,有一部分是看中你的才华,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你是他的妻弟,他看中了你的忠心,才将这兵权交给你,因此,你将会承受比公谨还大十倍,甚至百倍的压力。你切记一点虽然你的官位比他们大。但是论资格、辈分你远不如他们,遇事情以忍为上,万不可与孙家三老发生正面冲突,以德报怨方是上策啊。

这《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有一事,项羽和高祖曾有一盟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高祖羊先攻破咸阳,当日可占秦地为王。可张良却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便劝高祖转入汉中。此处伯言可看出什么?”

陆逊也是饱读诗书,《史记上也曾经看过这两本书,思索片刻,回答道:“当时秦地是号富于天下十倍,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高祖兵十万,号二十万。项羽神勇,善战,天下闻名,手下良将,谋士无数,更有项氏精兵,高祖不敌。张良目光长远,认为只有避开项羽的锋芒,才能取得胜利。”

“不错,张良是大汉第一智者,他在高祖夺天下中功劳最大,但你想过没有,当时秦地是号富于天下十倍,宫中的财宝玉器数不胜数,当时更有‘占长安同占天下’一说,高祖甚至得到了秦王子婴所献的‘传国玉玺’和‘调兵符节’,可是为什么高祖要放弃这如山的珍宝,皇帝的象征,高祖大志,高祖放弃这些心中是怎么想的?”罗灵重心长的问道。

陆逊脑中灵光一闪,大悟道:“师傅,徒儿明白了。如果没有高祖的让秦地,就不会有日后的大汉江山,终究起来就是一个‘忍’字。”

罗灵风笑道:“不错以退为进,方是上策。当时高祖就是忍住了心中的欲望,果断的下令封存一切财宝,才有现在的大汉江山。若当时,高祖一旦犹豫不决,那项羽先锋鲸布就会和镇守函谷关的高祖军交战,那时两家的关系就由同盟转为敌对,以项羽那霸道的性格,绝对会强行攻打高祖,当时高祖手下并无很多出色人才,陈平、韩信等当时还在项羽军中效力,项羽军中人才济济,反观高祖却兵微将少,高祖无后援,而项羽背后却有大楚王朝,强弱一望可知,两军若战,高祖必败,高祖若败就不会有现在的大汉江山了。

同样的道理,你绝对不能和孙家的宿老交恶。像你这个年龄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年轻气盛,记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你在日后拿出你的本领,展示出你的才华,时间不久,孙家宿老就会慢慢接受你,但是一旦你与孙家宿老交恶,他们将视你为政敌,你永远也无法让他们心服,一个掌握军权的帅者,若不能让手下将军心服,那后果会是怎样。你心中应该清楚。”

陆逊对罗灵风恭敬一拜,道:“徒儿紧记师傅教诲。”

罗灵风回身见吴国太已经和孙权说好了,其他人也准备就绪,便鼓励的拍了拍陆逊的肩膀,笑道:“我要走了,希望到时相见不会在战场上,不过这可能行不大,还有你有任何疑虑都可以去问鲁肃他会帮助你的。”

说完,头也不回的向后走去。

陆逊呆呆的望着罗灵风的背影,眼睛微微起了红丝,看着战船越行驶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伯言,别看了,他们已经走远了,准备一下,快些去议事厅,午边还有一个全局会议要开。”孙权和善的拍了一下陆逊的肩膀。

“是,主公。”陆逊回神答道。

孙权笑着道:“在没人的时候叫我姐夫就可以了,叫主公就显得生疏了。”

“君臣大义,逊岂敢称主公姐夫?”陆逊低头答道。

孙权满意的点了点头。

长江之上。

此刻罗灵风、吴国太一行人乘坐在江东的艨艟战舰上,战舰由西向南急速行驶。

罗灵风站立船头回首一看:只见战船无数,大旗下,蒋钦自领惯战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

罗灵风见此不由暗赞:“江东水军这‘天下第一水军’果然名不虚传!刘备军的两大水上军团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兴霸领的‘乘风军团’善于极行,有如当年的锦帆贼,来去如风,幼平的‘破浪军团’善于硬战,有如昔年的九江水贼,在大江之上所向无敌,就连官府见了也要退避三舍。但是这两支水军和江东的水军比起来就不行了,江东水军并非现在的‘乘风’,‘破浪’两大水军可以比拟的。”

“好强的水军,能练出如此水军,江东周郎果然厉害,这‘天下第一水军’却也名副其实。”一旁的赵云见了江东水军的威势,也不由为之折服。

“大都督鄱阳湖练水兵数载,就得了‘天下第一水军’的称号,是奉一身中最敬重的人之一,可惜英年早逝,乃江东一大损失也。”奉命护送吴国太的丁奉听了赵云的话,感慨的唏嘘道。

罗灵风偷偷莞尔一笑,他不能告诉丁奉周瑜没死,假意感慨道:“是啊!公谨兄雄姿英发,世所罕见,英年早逝,惜哉!”

建业府衙议事厅。

厅中孙家文武众臣齐聚,除陆绩、顾雍、凌操、吕蒙等人镇守四地,不能前来外,其余重臣全部到位。

孙权高坐于堂上,对堂上群臣道:“在召开会议前,我给诸位介绍一位奇才,此人才智过人,不亚于在座各位,先让大家见一见。”

陆逊听了孙权的话,心中一震:“莫非此人就是劝说主公杀害师傅的神秘人?”想到这里,陆逊回身望去。

岂料这一望去,心中惊骇无比,此人奇丑无比,脸上有如滚油烫过过一般,坑坑洼洼,还布满了刀巴,望之触目惊心,令人心底冒出一股寒气,要说他唯一的优点,那就只有一双眼炯炯有神。

别说是陆逊就连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看了也不由一阵发虚,他们三人身上的伤加起来,都没有此人面上伤口的一半。

此人正是为了躲过追杀,亲自将自己毁容的李儒。

孙权将此人领至众人眼前,介绍道:“此人乃权新任谋士,姓李,名德,字国渊,有着经天讳地之才,和诸位一样,乃权之心腹。”

孙权安排李儒坐在末端。

就回到堂上,望了众人一眼,问道:“自从大哥早逝,权一直无暇召开一次大的会议,谈谈我军日后的走向,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堂下一阵议论。

首席谋士张昭率先说道:“我军新败,士气低下,曹操、刘备军士极强,不宜交锋,与其两军相斗,死伤无数,不如培养实力,巩固长江流域的防线,以守为主,让刘备、曹操鹬蚌相争,我军坐享其成,收渔翁之利。”

张昭并不喜好战争,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孙权皱了皱眉头,并不说话。

这时,另一旁的程普反驳道:“子布先生此言差矣,固守怎么可以,我军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只有扩大自己的领土才能增强势力,你也知道曹操、刘备军士极强,曹操军为何如此强大,刘备军为何如此神勇,就是因为战争。

曹操由陈留起兵,到现在打黄巾,侵徐州,战吕布,降张绣,破袁绍,南征北战,才有今日之辉煌。

刘备也是从占领汝南开始,先后占长安,歼鲜卑,收凉州、驱张鲁、劝南蛮、夺益州那一位不是经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打回来的?以战养战才是练兵的最好方法,也只有战斗才能令我军发展起来。”

程普一番话,说得张昭无话可说,程普的话并不高明,也不犀利,但是却异常的真实,天下只有三个势力,最强的两个霸主曹操和刘备的实力,确实是经过无数战斗打下来的,故而张昭找不到话来反驳。

堂上孙权也微微露出了笑意,显然孙权的心还是比较向着出兵。

张昭身旁的好友张纮说道:“我军新得荆南,民心不稳,应当先发展政策,安定民心后,再做商议。”

张纮此话一出,许多文士纷纷响应。

“哼”黄盖冷哼一声,历声道:“你们这些文人就知道发展政策、发展政策,当年要是伯符公不听你们之言,全力攻打交州,令我军实力大增,恐怕江东早就被别人占领了,发展政策永远换不回强大,发展政策永远不能占领土地。”

孙权这时望着武将首席一直低头不语的陆逊,问道:“伯言,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

“等。”陆逊愕然的张口答道。

孙权皱了皱眉头望着陆逊,不禁怒由心生,暗道:“好个陆伯言,第一次参加会议就给我难堪。”

陆逊身后的黄盖,果然和罗灵风想的一样,一抓住陆逊的错误,就怒喝的指责道:“好你个陆伯言,你怎么说话的,想以下犯上是不是!”

韩当等老将对陆逊凭着关系爬到他们头上,非常的不满,也开始谴责起陆逊不懂得基本的礼节。

这回陆逊可是委屈死了,本来是正在构思着计划,突然被孙权打断,便开口说了他计划的前几个字,可是由于突然被孙权打断脑中的思绪也有些散乱了,于是便想整一整,说的清楚明白一些。

可是他刚刚一想好,黄盖刺耳的话就传了过来。而后又有一些人处处针对他,可是他又无法打断众人的说话,如果与你关系不好的人说话时你打断了他的话,别人就会当你在针对他。

陆逊知道罗灵风的话没错,自己要想服众,就必须先与他们打好关系,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本领,他们才会心服,要是和他们交恶这些大老爷门怎么会对一个对手心服口服?

陆逊无奈之下,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孙权。

孙权大怒,大拍了一下案桌,众人声音立即停下。

孙权斥道:“成何体统,你们看看自己一个个象什么样子,只不过是商量一下我军日后的方向,你们一个个居然吵了起来,如果要是让你们上前线去打战,是不是还要在帅战中吵个你死我活,等到敌人杀到面前来看我军的笑话。”

程普、黄盖、韩当等人,见孙权发火,一个个都低着头,忙道:“不敢。”

孙权平息了心中的怒气,换了一脸随和的表情问道:“伯言对我军下一步计划有何高见?”

陆逊道:“逊觉得就是一个字——等。”

“何意?”孙权不解道。

陆逊答道:“论军力我军要远逊于曹操和刘备,若我军先开战,势必会落个失败的局面。”

“主公,此人未战就言我军失败,降我军威,应该斩之,以镇军风。”一旁的周善高声说道,说完后。还幸灾乐祸的看着陆逊,显然也是对陆逊的一步登天非常的不满。

“放肆,伯言乃军中大都督,岂是你说斩就斩的。再说伯言说的完全正确,何来降我军威之说?”众人寻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一脸正直的鲁肃。

周善见说话的人是鲁肃顿时就瘪了,鲁肃才智过人,为人又刚正不讹,所言之事,十有八九会中。

众人也诧异的看了鲁肃一眼,他们当然知道鲁肃的能力,一群人不得不重视起这个问题,就连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也在低头沉思。

因为鲁肃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怪人,他即不主战也不主和,并不在文武两派之中。他应该主战的时候,他会主战,应该主和的时候,他就会主和。

所以众人对鲁肃的话一般都比较信服。

孙权急忙问道:“子敬有何高见,孤洗耳恭听。”

鲁肃笑道:“在下驾钝,没有什么高见,只不过是听了陆都督的话,受到了一些启发而已,想来陆都督应该是计策在胸,应当问他才对。”说完鲁肃给了陆逊一个鼓励的眼神。

陆逊这时想起了初见罗灵风的时候罗灵风评价鲁肃的话:“遍观江东之士,从战略眼光来看,鲁子敬当为翘楚。”

想到这里,陆逊知道以鲁肃的智慧岂有看不清当前局势之理?这分明是在帮助他以此培养他的威望,心道:“师傅说的不错,子敬先生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感激的对着鲁肃点了点头。

鲁肃含笑回礼。

孙权在堂上将两人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也不说破,问道:“伯言,说说你的想法。”

陆逊微笑的对着程普问道:“程老将军,你是军中的三代元老,逊有几个问题想问老将军不知老将军愿意答否?”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陆逊礼仪具备,说话恭敬又得体,程普自然不会在众人面前为难一个小辈,让人觉得自己没有风度。

程普微微躬身说道:“伯言有话请讲无须多礼!”

陆逊问:“我军水陆共有多少士兵,程老将军是三代元老,这个自然比晚辈知道的清楚。”陆逊在问问题的时候,还刻意夸了程普一下。

程普随口回答道:“水军五万,步兵十万,共计十五万大军。”

陆逊在问:“那我军步军中,骑兵为多少?”

程普一楞,答道:“只有两万可以奔袭作战。”

“谢谢老将军。”陆逊礼貌的笑了笑,接着又大声道:“据逊所知,刘备军除去水军外,能战步军共计四十万余,其中单单是骑兵都有十五万之众,其中还有‘万人敌’张飞那号称有着‘天下第一破坏力’的重骑兵。

试问在座的各位谁有把握可以以十万步卒对付刘备军的十五万骑兵?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将军本领高强,无人不知,但是在刘备军全占优势的情况下,恐怕也很难取得胜利。

再说曹操,曹操虽然在上一场战斗中败于刘备,但是其实力并未消耗过大,至今仍然还有四十余万的士兵。曹操自从陈留起兵,最令人记得的就是他发展的迅速和手中的精锐。我们不能因为曹操的一次失败而轻视于他。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自知,更要知人,尤其是敌人,曹操机权干略当世翘楚,与他对敌我等需加倍小心才是。

如曹操性格,一点点挫折如何可将他打倒?而面对曹操的四十多万大军,恐怕也没有人敢自称可以将他们打败。”

程普虽然不服气陆逊的一步登天,但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物,不会因为看不起陆逊而否认他正确的决定。

沉思良久,程普长叹一声,慨然点头道:“伯言言之有理,曹、刘两家实力太大,若是强攻的确很难取胜。”

“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我军都很难在曹操、刘备的手上讨得好处。惟有借别人的力量才能占得优势。陆都督的‘等’之策,应该就是在等他人的力量。”文官尾坐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

众人扭头一看,正是坐在文官末梢的化名为李德的李儒。

鲁肃也诧异的望了李儒一眼。心道:“主公又得一英才真乃天不亡我江东也。”

孙权打算将这个立威的机会全部给陆逊,于是便笑着问道:“伯言,继续说下去。”

陆逊颔首道:“李先生所说不差,逊正是等别人的力量。打算借着别人的力量,来拖住对手的大部分兵力,然后我方则可从中取利。”

陆逊这话一说出口,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说了那么多话,其实就是与曹操或刘备联盟,合力攻打另一家,让对方吸引敌人的大部分士兵,变相的削落对方的实力,慢慢的蚕食对方的领地。

张昭这时也发觉了孙权想战的心思,同时也觉得程普说的不错,要想迅速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战斗。张昭为人正直从来不会因为好面子而不讲原由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觉得陆逊说的很对。也附和的说道:“都督的‘等’计实为良策,惟有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张昭一开头,许多文人也都齐声附和。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也在一旁轻声细细的讨论了起来。

片刻,程普高声道:“伯言此意不错,适合我军现在的状况。”

孙权见文臣武将都同意了陆逊的意见,开心的笑了笑,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结刘还是结曹操。

于是孙权问道:“诸公既然都同意了伯言的策略,那我们就应该讨论一下应该是和谁结盟。”

从事薛综高声道:“自然是连刘抗曹,刘备仁德之师,攻刘则名不顺也,曹操为之汉贼,攻其可为正义之师。”

严酸也高声道:“刘备前日大胜,锐气正强,不可触之锋芒,曹操新败,士气正低,可乘机取其淮南一地。”

黄盖反驳道:“荆州地跨长江南北,其北据汉、洒,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不可不取,取荆州为之上策。”

未坐李儒这时高声问道:“不知陆都督有何高见?”

众人闻此言,也都停下来望着陆逊。

陆逊心头一阵气恼,此刻他已经猜出李儒分明是试探他是否对孙权怀有二心,心中暗自想道:“我陆逊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作因公费私之事,这也太小看我了”。当下傲然道:“只有连曹抗刘才是上上之策。”

陆逊此言一出,众人皆为之震惊,在江东谁不知道陆逊是罗灵风的徒弟。

鲁肃和李儒听了陆逊此言,都露出了笑意。

张昭皱眉反驳道:“刘备势大,攻之必然损兵折将,伤亡过大,对我军发展不利。”

“子布先生,听逊一言,正是因为刘备势大,我军才应该结合曹操攻打刘备。若我军结合刘备,那曹操一旦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刘备。刘备实力本是三家之冠,若再增加他的气焰,那曹操被灭后,江东之地安能幸免?为今之计,惟有联曹抗刘,打压刘备的气焰,只有如此才能权衡三家实力,此乃长远之计!”陆逊冷静的分析道。

“可是现在国太正在刘备军中,若与他结仇,恐刘备对国太不利也!”一旁孙权的叔父孙静皱眉说道。

“哼”一看是孙静,陆逊连忙躬身道:“孙将军勿忧,逊闻以孝治国不绝人之亲。刘备素来以仁德著称,岂肯做如此下作之事?”

鲁肃这时也高声道:“伯言此言和肃想法一致,望主公从之。”

孙权看了一眼李儒,毕竟孙权对母亲的安危是相当看重的。李儒频频点头,心想,刘备的性格确实如此。而且对于李儒来说他巴不得刘备杀了吴国太,这样必然一批刘备帐下之人对刘备心灰意冷,恐怕那罗灵风也会背弃于他,转投孙家帐下,到时孙家谁人可抵。

孙权微笑的采纳了陆逊的意见,再次问道:“诸位有谁愿出使一趟许昌?”

张纮起声领命道:“张纮愿往。”

孙权道:“好,今日就命子纲先生为特使前往许昌于曹操结盟。”

大事情已经解决完毕,现在就剩下一些琐事。

张昭道:“眼下荆南新得,民心不稳。曹操又在积聚实力,我军应该趁此机会好好的发展荆南内政,提高粮食、水果等食物的增长量,为日后的战斗做好适当的准备。”

孙权点头允诺道:“荆南之事孤就交与子布了!”

张昭躬身道:“布敢不从命必定让荆南百姓衣食无忧。”张昭还是想的老百姓啊。

鲁肃又补充道:“我军境内有山越,其随时可以威胁到我军后方。故肃以为我军应该采取刘备收南蛮之策,实行汉越一家,让他们的士兵归我军所用。”

孙权再次点头答应。

程普也提议道:“主公,我军应该加强长江防线,扩充水路两军,以冲军备。”

孙权也同意了程普的请求。

一场对孙家至关重要的会议就在众人的讨论中结束。由于鲁肃的配合,陆逊也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上一章  |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目录  |  下一章